闽南夜话|照亮幸福的新娘灯
在老家屋顶的杂物堆里,我发现了两盏落满灰尘的煤油灯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漳浦农村的婆家还没通电,这煤油灯是用来照明的,也是我结婚时用过的“新娘灯”。看着布满锈迹的煤油灯,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,回到当年那段百感交集的日子。
三十多年前那个寒冷的冬月,体弱多病的爸爸追随妈妈而去。看我失去双亲十分悲痛,刚确定恋爱关系的先生元旦假期带我回了他的老家,未来公公对我说:“按闽南风俗,长辈、父母过世,儿女要么赶在百日内结婚,要么等两年后再结婚,你们到晚婚年龄了,老三(先生的大妹妹)年纪也不小了,她说要等她哥娶亲,她才出嫁,要不,你们过年就把婚事给办了吧。”
很快,农历新年到了,正月初三我领着弟弟、妹妹祭拜了爸妈,第二天我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只身去了先生家。没有接亲的车辆,我和先生沿着黄土夹杂石块的山路走回家。正月初六,没有热闹喜庆的场面,没有彩礼、嫁妆,连结婚戒指都没买,我们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婚礼。我最遗憾的是,我的婚礼没有爸妈真挚的祝福。
简陋的新房里,没有崭新的家电和家具,只有彻夜长明的“新娘灯”。据说“新娘灯”要新娘家买,但婆婆贴心地帮我张罗了。说是“新娘灯”,其实就是可在野外使用的煤油灯,在灯的手柄缠上红纸,就成“新娘灯”。“灯”和“丁”谐音,所以有添丁的意思;“灯”代表着光明和希望,祝福新人前途光明、事事顺遂。我至今仍记得有孩童来看新娘吃喜糖,嘴里念着“提灯照路、新娘穿红裤”的童谣。
回望那段日子,犹记得新娘灯下我们长长的影子,总透着酸楚的滋味。三十余载,我们风雨同行,无论贫穷或富贵都共同面对,努力经营着生活,平静的日子沉淀出一种“相依为命”的幸福感。看着眼前的“新娘灯”,我心生感慨:婚姻是否幸福和婚礼是否盛大没有关系,幸福,来自于内心,来自于真诚的努力。
作者
蒋寒霜,笔名暖情,厦门人。喜欢用文字记录感人瞬间,描写生活点滴。已经在《厦门日报》《厦门晚报》等刊物发表作品上百篇,系“城市副刊”作者联谊会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