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曾祺:满城灯火阑珊,也不及家灯一盏!
汪曾祺被称为生活家,他的“活法”深受读者喜爱,汤和天气好,正是喝茶赏花的好时候。
日日有小暖,至味在人间,亲手为家人做上几道美味,怎能让他不爱你。
汪曾祺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中国人的幸福“活法”,符合中国特色的家庭和个人生活。即守在家人身边,又可以怡然自得其乐。
林语堂曾说,幸福无非就是四件事:
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,
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,
三是跟爱人聊聊家常,
四是陪孩子做做游戏。
最深的幸福,最厚重的爱,都藏在家里。
即便满城灯火阑珊,也不及家灯一盏。
特别是今年的春节,让我们每个人倍感家的温暖,外面风雨再大,只要我们和家人在一起,能吃上妈妈做的饭,也感觉世界和我无关,家人安好,我们就就有幸福的底气。
1
祖父的传给汪曾祺的品质:
虽富而简
汪曾祺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,曾祖父的时候因为经营“盐票”亏了,家庭败落。到他祖父这一辈开始白手起家,达到两千多亩土地,两家药铺。在当地完全是“大土豪”,但是他祖父却生活简朴,从来吃饭都是自己一个人在一个马杌上吃饭,坐小板凳,而且每顿饭不超过两个菜,他爱吃咸鸭蛋,一个咸鸭蛋要分两顿吃。
高邮的咸鸭蛋是很有名的,我们读汪曾祺的作品都知道,那咸鸭蛋的黄油性很大,戳破一点就会咕咕地冒出油来。他祖父会在咸鸭蛋上开一个小口,用筷子掏着吃,早上吃一半,剩下一半会以宣纸封口,留待下一顿吃。
这就是一个大地主的生活,我们可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副漫画,真的和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。他的财富创造一方面是靠智慧的经营,另一方面勤俭持家。并不是周扒皮,也不是黄世仁。
2
人无论什么年龄,保留一点天真
无论怎样,生活都是有点浪漫的
在汪曾祺眼里,人要不乏浪漫和人情味儿的。汪曾祺的很多作品喜欢以身边的人为原型。
有一年,为了避乱,祖父和父亲带着一家人到乡下避难,住在一个小庙里,即汪曾祺小说《受戒》所写的菩提庵,祖父就住在 “一花一世界”那间小屋里。一花一世界小屋的命名,我们看到一个文人的优雅和浪漫。
祖父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。有一天,他喝了酒,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,说得老泪纵横。我没怎么听明白,又不敢问个究竟。后来我问父亲:“是有那么一回事吗?”父亲说:“有!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。”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,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。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。
祖父六十岁时,祖母给他做了几双“挖云子”的鞋,——黑呢鞋面上挖出“云子”,内衬大红薄呢里子。这种鞋我只在戏台上和古画上见过。老太爷穿上,高兴得像个孩子。
无论时代怎样变迁,无论是祖父还是父亲,是人就都有感情,需要宣泄。而能跟小小的幼不更事的孙子谈起自己当年的风流韵事,也实属罕见。所以祖父在汪曾祺眼里不是高高在上、规规矩矩的老爷,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祖父得了喜欢的东西欣喜之情难以抑制,高兴的像个孩子。
祖父喝醉酒时会在自己屋子里大声背唐诗,可是想到了自己幼时读书母亲的教导。
因此汪曾祺说“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”,大概是对祖父最真实评价。
天真和浪漫的特质我们也能在汪曾祺身上感受的到,他的一生也充满着趣味和为人的真性情。
3
有德行的父母
在孩子眼里如此高大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不是说父母要教孩子多少知识,而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,成为孩子为人处世的准则。
父母有信念品德,孩子则会愈加敬佩自己在的父母,父母德行有亏,在孩子心里也会鄙弃自己的父母,而更坏的结果是向父母学习,毁了自己的一生。
汪家是书香世家,祖辈得过功名。古时,人在个人修养方面很注重德行,以读书出仕为目的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是他们的己任。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物都会把家治理的很好,像曾国藩、梁启超、傅雷等,家族后人深受家庭的影响而人才辈出。
汪曾祺祖父开的药店信誉很好,坚持卖“地道药材”,万全堂药店挂着一副金字对联:“修合虽无人见,存心自有天知”,并不是给人看的,而是实实在在做到了。他们县里有几个门面辉煌的大药店,店里的店员生了病,配方抓药,都不在本店,而是叫家里人到万全堂抓。祖父和他父亲都会看眼病,给人医眼是不收钱的。一次汪曾祺回故乡,被治好眼病的人还逮着汪曾祺谈他父亲给他治眼睛的轶事。
汪曾祺的父亲时常周济穷人,做一下公益的事。有一年发大水,大街成了河。汪曾祺每天看见父亲着齐胸的水出去,手里横执了一根很粗的竹篙,冒着生命危险,渡过激流,到一个被大水围困的孤村去为人去送“华洋义赈会”发来的面饼。
汪曾祺的儿子汪朗下放山西忻县“插队落户”。按规定,春节可以回京探亲。我们等着他回来。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。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,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。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,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,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,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,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。
他连“临时户口”也不能上,是个“黑人”,我们留他在家住,等于“窝藏”了他。
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,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。当时人人自危,自顾不暇,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,使我们非常为难。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,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,我责备他:“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!”我的儿子哭了,哭得很委屈,很伤心。
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:他是对的,我们是错的。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。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,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。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,才离去。
4
父母和子女最好的关系:
“多年父子成兄弟”
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,每个人都希望父慈母爱,都希望拥有温暖的父子/女,母子/女关系。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能够子女留学多少财富或物质,而是能给理解和懂得,支持和鼓励。
我十七岁初恋,暑假里,在家写情书,他在一旁瞎出主意。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。他喝酒,给我也倒一杯。抽烟,一次抽出两根,他一根我一根。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。我们的这种关系,他人或以为怪。父亲说:“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。”
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。我戴了“右派分子”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,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,刚刚学会汉语拼音,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。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,好给他写回信。
最好的亲子关系恰如汪曾祺先生家的“多年父子成兄弟”,没有高高在上的父亲权威,父亲和儿子就像兄弟一样平等友爱,同理用在女儿身上,母子,母女身上一样适用。如姐妹,如兄长。
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: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、充满人情味的家庭,首先必须做到“没大没小”。父母叫人敬畏,儿女“笔管条直”,最没有意思。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。他们的现在,和他们的未来,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。
5
在学业上给孩子最好的安慰是:
不强求而以为荣
现代父母对孩子担心最多的就是学习,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父母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在孩子身上,不是买学区房就是报各种班,使孩子本该快乐玩耍的童年背负上沉重的负担,甚至年纪小小就有一股老成的味道,这是让人悲哀的。
汪曾祺的父亲对他的学业是关心的,但不强求。他小时候总体成绩一般,唯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。作文经常得到好评,他父亲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。但是他数学不好,父亲也不责怪他,只要能及格,就行了。大概向人炫耀自己孩子优秀的天性都是有的,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,但是能做到劣处不批评的父亲应该很少吧。
6
给孩子美的童年
让他一生高雅
审美力是一个人生活走向优雅的基本素养,而儿时对美的认识大多源于父母对美的感知和创造。在汪曾祺小时候,很多玩具不像今天这样丰富,都可以买到。父母只要出钱就行,而汪曾祺的父亲却会用自己的一双巧手,用精致的材料,给孩子做出让人羡慕的东西。
元宵节,他用通草(我们家开药店,可以选出很大片的通草)为瓣,用画牡丹的西洋红(西洋红很贵,齐白石作画,有一个时期,如用西洋红,是要加价的)染出深浅,做成一盏荷花灯,点了蜡烛,比真花还美。他用蝉翼笺染成浅绿,以铁丝为骨,做了一盏纺织娘灯,下安细竹棍。我和姐姐提了,举着这两盏灯上街,到邻居家串门,好多人围着看。
清明节前,他糊风筝。有一年糊了一只蜈蚣(我们那里叫“百脚”),是绢糊的。他用药店里称麝香用的小戥子约蜈蚣两边的鸡毛,--鸡毛必须一样重,否则上天就会打滚。他放这只蜈蚣不是用的一般线,是胡琴的老弦。我们那里用老弦放风筝的,家父实为第一人。(用老弦放风筝,风筝可以笔直地飞上去,没有“肚子”。)他带了几个孩子在傅公桥麦田里放风筝。这时麦子尚未“起身”,是不怕踩的,越踩越旺。春服既成,惠风和畅,我父亲这个孩子头带着几个孩子,在碧绿的麦垄间奔跑呼叫,为乐如何?
夏天,他给我们糊养金铃子的盒子。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一小块一小块,再合拢,接缝处用皮纸浆糊固定,再加两道细蜡笺条,成了一只船、一座小亭子、一个八角玲珑玻璃球,里面养着金铃子。隔着玻璃,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爬,吃切成小块的梨,张开翅膀“叫”。
秋天,买来拉秧的小西瓜,把瓜瓤掏空,在瓜皮上镂刻出很细致的图案,做成几盏西瓜灯。西瓜灯
里点了蜡烛,洒下一片绿光。父亲鼓捣半天,就为让孩子高兴一晚上。我的童年是很美的。
我想念我的父亲(我现在还常常梦见他),想念我的童年,虽然我现在是七十二岁,皤然一老了。
美好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最大财富,所谓好的原生家庭给孩子的东西,是内心的富足和安全感,他能支撑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心怀美好,拥有乐观,心向阳光。
给予孩子美的、好的童年,他未来人生的幸福是童年打下的基础,此后他的家庭他会给后代同样的传承,这就是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