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节习俗之吟灯联、赏灯联!妙事与妙趣多多
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过完元宵节,才算真正过完年。元宵节,是中国人过大年的最后狂欢,自然也热闹无比。而元宵节张灯、赏灯,是民间把夜间娱乐当作欢度春节继续的节目之一。古往今来,历代文人墨客不仅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,而且也有大量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。而其中一些逸闻趣事,则更显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趣。
据说,灯联起源于南宋。话说南宋末年有一权臣贾似道,在某年元宵节张灯之时,门客中有人摘录唐诗句子作了一副灯联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扬州十里小红楼。”此联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了。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,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、门灯联,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,也为观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内容。
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以联为媒的故事了。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,在元宵节时路过某地,边走边赏灯,看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,灯下悬一上联,征对招亲。对曰:“走马灯,灯走马,灯熄马停步?”王安石见了,一时对答不出,便默记心中。到了京城,主考宫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:“飞虎旗,旗飞虎,旗卷虎藏身。”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遂被取为进士。归乡路过那户人家,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,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,结果被招为快婿。一副巧合对联,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。
相传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,在路上遇到一名秀才,两人谈得颇为投机。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,联云:”灯明月明,灯月长明,大明一统。” 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:“君乐民乐,君民同乐,永乐万年。”“永乐”是明成祖年号,朱棣大悦,秀才得到封赏。
传说,有一年元宵节,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地去观看灯会。只见各种灯笼五颜六色,美不胜收。乾隆皇帝看得十分高兴,遂让陪他的大臣也出一个谜联,让大家猜一猜。随同的大学士纪晓岚沉思片刻,挥笔在一盏宫灯上写了一副对:“黑不是,白不是,红黄更不是。和狐狼猫狗仿佛,既非家畜,又非野兽;诗不是,词不是,论语也不是。对东西南北模糊,虽为短品,也是妙文。”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,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,怎么也猜不出来,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开了谜底:猜谜。
被称为”父子双学士,老少二宰相”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、张廷玉父子,皆才思敏捷,能诗善对。有一年元宵佳节,张府照例张灯结彩,燃放鞭炮。老宰相出联:“高烧红烛映长天,亮,光铺满地。”小廷玉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,灵机一动,对曰:“低点花炮震大地,响,气吐冲天。”对仗工整,天衣无缝,堪称妙对。
灯联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“细枝末节”,但也尽显我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!